报告题目:基于超构材料的光学“魔术”—隐身窗户与光子平行空间
报 告 人:赖耘 教授(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南京大学
研究方向:超构材料
报告时间:2025年10月16日(星期四)下午14:30
报告地点:量子楼410报告厅
报告摘要:
二十多年前,随着负折射与完美透镜等概念的提出,超构材料领域诞生并迅速发展成为物理学中的一个主流方向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工微结构材料,超构材料在参数范围、功能设计等多个方面突破了自然材料的限制,产生了类似隐身、零折射率光学、超表面等一系列新颖应用。在这个报告中,我将简要介绍超构材料以及光学隐身的发展历史,然后着重介绍我们最近在隐身窗户和光子平行空间上的发现。【隐身窗户】在传统光学中,哑光外观即漫反射的实现通常依赖于材料表面无序结构的散射,但其也导致透射光同样变得杂乱无章,透明性大大降低,类似于毛玻璃让景象模糊。也就是说,透明和哑光自古就是一对矛盾的光学属性。我们最近从超构表面原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了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之间的矛盾,开创了一种新的透明材料种类——透明哑光材料,并实现了隐身窗户等一系列颠覆性应用。未来有望取代传统玻璃,广泛应用于显示、光学、国防等重要领域。【光子平行空间】平行空间与平行宇宙的概念,诞生于量子物理与宇宙学,广泛出现于科幻小说和电影,却从未真正实现或验证。最近我们首次在实验中成功构建了“光子平行空间”,即光子的平行空间。借助兼具超构材料与光子晶体特性的非局域人工材料,在单一物理空间中并行地构造出两个互不影响的独立光学空间——即具有截然不同的光学材料参数和分布的两种光学有效介质。它可以同时具有真空和玻璃的折射率,或者既是凸透镜又是凹透镜。而选择进入哪个“世界”的钥匙,仅仅取决于光线抵达这块材料表面的初始位置。通过不同表面,光子进入多个独立的“光学现实”,就像奇异博士推开不同的“任意门”,步入截然不同的风景。这一独特的物理框架不仅能够模拟科幻中虫洞般的“穿越”效应,更实现了一种类似“多重宇宙”的奇观。
报告人简介:
赖耘教授在超构材料领域深耕二十余年。近5年来,主要聚焦于超构材料的隐身与幻象机制创新,突破了一些硬核瓶颈限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目前,已发表SCI论文170篇。其中第一或通讯(共同)作者论文121篇, 包括Phys. Rev. Lett./X 10篇,Nat. Mater. 2篇,Nat. Commun. 4篇,Sci. Adv. 2篇,Light Sci. & Appl. 3篇等。获引用9172次。单篇最高1121次。其中20余篇论文获选封面论文/编辑精选/ESI高被引/亮点评论。候选人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7),江苏省青年光学科技奖(2017),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2023),三年光电子领域优秀创新成果(2024)和光学超构材料优秀成果(2024)等重要奖项,并得到了国防相关部门和华为等头部公司的高度认可,签订研发合同。已申请中/美/欧发明专利37项(授权21项)。赖耘教授H因子45,入选国家首批“青年千人”(201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1)、江苏省“双创人才”(2014)、“World's Top 2% Scientists”(Stanford,2021至今)。至今共在PIERS,META,超材料大会等相关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报告80次,担任分会场主席15次。目前担任学术期刊EPL,Optical and Quantum Electronics和Electromagnetic Science的编辑或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