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分子光力腔系统中的新奇量子效应与应用
报 告 人:邹芬 副教授,海南大学
研究方向: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9日(星期二)下午16:00
报告地点:量子楼410报告厅
报告摘要:
红外信号在量子传感、临床医学和天文测量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传统的红外探测器不仅造价昂贵且探测灵敏度低下。一种可行的探测方案是通过分子光力系统将红外信号频率上转换到可见光或近红外频段。然而,现有的基于分子光力系统的探测方案因信号转换效率低而导致探测效率仍然低下。在这个报告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放大机制,能够提高频率上转换红外信号的信号强度1000 倍甚至更多。该物理机制利用了分子集体模式和斯托克斯边带泵浦(蓝失谐泵浦光)的强耦合增强。
报告人简介:
邹芬,副教授,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2021年6月博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8月至2024年5月在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2024年6月入职海南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理论物理专项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0批面上资助以及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迄今为止,以一作和共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含Phys. Rev. Lett.1篇,J. Phys. Chem. Lett.1篇,Phys.Rev. A 5篇,New J. Phys. 2篇,和Opt. Express 3篇。研究方向集中在基于分子光力腔的红外信号频率上转换放大,手性分子的手性检测、分离和转化,以及几类典型耦合量子光学系统中的光子阻塞效应和多光子束发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