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结晶调控与缺陷钝化制备高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报 告 人:刘治科 教授,陕西师范大学
研究方向:薄膜太阳电池
报告时间:2025年9月20日(星期六)下午14:30
报告地点:量子楼410报告厅
报告摘要: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是一种利用钙钛矿型金属卤化物半导体作为吸光材料的太阳能电池,属于第三代太阳能电池。钙钛矿电池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低成本、低能耗和广泛的应用场景等优势,被认为是未来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采用溶液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晶体缺陷,这些缺陷会造成非辐射复合,造成电荷和能量损失,从而限制了PSCs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同时,缺陷产生和移动是目前钙钛矿稳定性差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制定策略来减少缺陷的形成和钝化形成的缺陷。报告人多年来一直聚焦于钙钛矿晶体生长调控和缺陷钝化策略,实现了PSCs效率和稳定性的提高。基于离子液体表面钝化和体相维度工程实现了CsPbI2Br PSCs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步提升,获得了效率超过17.5%的CsPbI2BrPSCs。利用硅基乙烷体相钝化无机CsPbI3钙钛矿层,获得了效率超过22.0%的CsPbI3PSCs,器件的室内光伏效率超过44.0%。开发了两个新型硫脲异构体钝化材料,使无MA基FACsPbI3PSCs效率达到26.8%。低温(100oC)制备的柔性PSCs效率达到22.44%。开发了一种新型自组装单分子膜(SAM)材料,实现了效率为26.3%的倒置钙钛矿电池。
报告人简介:
刘治科,教授,博导,陕西师范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陕西省“百人计划”创新全职项目入选者,陕西省杰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两链”融合企业(院所)联合重点专项课题负责人。主要从事薄膜太阳电池方面的研究,围绕薄膜电池面临的效率、稳定性、成本等关键问题,从材料设计与合成、半导体物性调控与改良、器件制备与优化等角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Chem. Soc. Rev.、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能源/材料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引用共计13000余次,h因子59。申请发明专利30余项。其中多项研究成果被Materials Views、X-MOL、能源学人和知光谷等多个国内资讯平台亮点报道;也被环球网、凤凰资讯网、中国百科网和网易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担任eScience,Nano-Micro Letters,Materials & Design等期刊的青年编委和科创中国西安智库专家和西安市先进制造业协会高级专家顾问,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加拿大首届国际发明创新大赛(iCAN)金奖,第五届中国科协优秀论文奖,第29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会议(PVSEC-29)最佳报告奖。